close

高齡89歲的阿美族阿嬤孫貴信,從1947年就開始製作阿美族傳統服飾,她身後左邊人偶穿的是日據時代南勢阿美女性服飾,右邊人偶則穿現在改良後的服飾。
  中新網5月23日電據臺灣《中國時報》報道,能歌善舞及鮮紅服飾是一般人對臺灣阿美族的印象,但常見於觀光折頁及宣傳影片中阿美族婦女穿著的紅色服飾,其實為南勢阿美族的傳統服飾,她們早期的服飾以黑色為主,因臺灣光復後觀光歌舞的視覺需求,才演變為現在討喜的紅色。
  臺灣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副教授林素珍說,阿美族主要分佈於花蓮至臺東沿海,分為北、中、南三群,北部阿美稱為南勢阿美,主要分佈新城鄉至鳳林鎮一帶,服飾以紅色為主;中部秀姑巒、海岸阿美以白色為主;南部馬蘭、恆春阿美則以藍色為主,因觀光宣傳常以南勢阿美為代表,導致許多人誤認阿美族都穿紅色。
  阿美族最早穿著樹皮製成的衣物,後來透過交易才引入布匹;林素珍說,日據時期,南勢阿美女性穿著朴素的黑色長袖上衣、長裙;男性頭戴羽冠、穿著紅色後敞褲,相對女性華麗許多,因阿美族為母系社會,由女性擇偶,男性必須盡可能裝飾自己以獲得青睞,另男性因階級制度服裝沒有太大改變。
  專長研究南勢阿美的文史工作者張文良說,臺灣光復初期,許多日本人懷念阿美族歌舞,組團到花蓮觀光,已故的阿美族花蓮縣議員林春瑛看準觀光歌舞發展潛力,培訓數十位部落婦女負責表演、接待外賓。
  上世界五六十年代,勞軍風氣盛行,林春瑛經常率團至各地勞軍,甚至曾為美軍第七艦隊演出,最初表演服飾仍以黑色為主,後有人反映太過暗沉,才設計出紅色舞衣,視覺效果深獲好評,併在1961年於花崗山舉辦的豐年祭千人共舞活動中帶動流行,引起其他部落仿效。
  1965年,林春瑛更於吉安鄉成立“阿美文化村”,為首個專門表演阿美歌舞的娛樂場所。現任阿美文化村經營人、林春瑛女兒許月圓說,當歌舞表演成為職業,舞臺效果也須格外講究,編舞除融入現代舞步、劇情、搞笑等橋段,配合社會風氣及舞蹈動作,服飾逐漸改良出短袖、無袖上衣及迷你裙。
  89歲的阿美族阿嬤孫貴信,製作阿美服飾已有60多年,也曾在各鄉鎮市公所開班授課,培育百餘位師傅;她說,日據時代部落婦女身穿黑衣,戴黑色頭帶,有些頭帶會綁上整排日本錢幣。  (原標題:台媒揭秘阿美族服飾由黑翻紅 因歌舞視覺需求而改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u77tugfj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