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新京報記者調查北京10家設有產科的醫院,其中9家醫院均明確表示,產婦必須購買由醫院提供的“待產包”,拒絕產婦自帶新生兒衣物進產房。“為保證產房的無菌環境”是多家醫院強推待產包的原因。(5月5日《新京報》)
  看到醫院的待產包,不由自主想起了酒店的開瓶費。因為,二者的“體貌特征”及其相似,連說話的腔調都一模一樣。開瓶費混跡江湖多年,已經受到消費者的抵制,而待產包卻接踵而至。這種面目相似但顯得更老道的斂財伎倆,不得不讓人懷疑,待產包是否開瓶費失散的“娘親”?
  為何懷疑待產包是開瓶費的“娘親”,而不是“孿生兄弟”?因為醫院“強賣”待產包,比酒店收取開瓶費,在手段上更勝一籌。一句“為保證產房的無菌環境”,足以堵住所有人的嘴。雖然酒店的開瓶費也提到過“保證酒水的質量和消費者的安全”,但差別就在於,外來的酒不像外來的新生兒衣物,存在污染酒店里的酒的可能,換句話說,開瓶費和待產包在資格和強勢上,至少差了一個“輩分”。
  但是,差一個“輩分”無礙“血緣”上的一脈相承。比批發價起碼高出47%,且不從醫院走賬,還被指虛開票據的待產包,和動輒幾十元到幾百元的開瓶費,就是這對“母子”在同一種貪婪的基因下的性格使然。
  然而,面對“為保證產房的無菌環境”這個無可挑剔的理由,讓人不明白的是,不知物種在進化過程中,是不是由於優化而越來越弱不禁風了?接生這個活兒,在早些時候不過是一把剪刀,一盆熱水,被喊來的剛剛還在地里幹活的接生婆,一頓飯的功夫就完事了。現在條件好了,有了專門的產科,有了專職的產科大夫,事情反而越來越複雜了。當然,作為醫院,“無菌”是基本要求,但在監管上還處於“真空地帶”的待產包,就一定比產婦家裡提供的安全衛生?再說,如果要強調“無菌”,醫院完全可以有償提供消毒服務,何須如此不明不白地“強賣”?
  日趨惡化的醫患關係從未淡出大眾的視線,究竟醫生和病人的矛盾在哪裡?就待產包這個個案來看,能想出通過待產包賺黑錢的醫生,給他們紅包會不收?更別指望他們急病人所急,想病人所想了。當所謂的“白衣天使”變得像剪徑的賊人一般,就更顯得可惡了。再試想一下,如果病人一直處在這種無奈下,一旦發生醫患糾紛,豈不老賬新帳一起算?
  按理來說,看到了開瓶費遭到的社會詬病,如出一轍的待產包就應該作罷了。就算見利忘義已經在這個被物化的社會裡司空見慣,但作為白衣天使總得比酒店的小二多一點仁慈吧?怎麼會在當了奶粉經銷商的托,遭到輿論抨擊後,又玩起了待產包的花樣?哦!我怎麼忘了,剛剛還在疑惑,待產包是否開瓶費失散的“娘親”蠢創鳶甘強隙ǖ牧恕�
  文/知風  (原標題:待產包是否開瓶費失散的“娘親”�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u77tugfj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