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報記者 路艷霞
  “太多好書,出了一次就成絕版!跪求好書,再版再版再版呀!”最近,有網友在豆瓣網上發起活動,號召網友分享那些一直沒有再版過的“絕版好書”。截至目前,這項活動得到上千名書蟲的聲援,參與其中的網友共曬出600多本老書的封面,與大家分享自己對絕版好書的懷念之情。還有人通過各種方式呼籲,各家出版社應該響應網友的倡議。這下不少出版社都有些坐不住了。有出版社負責人坦言,“沒能服務好讀者,是我們的責任,可是面對複雜的版權狀況和艱難的市場環境,想要重新再版絕版好書,還真不像大家想得那麼容易。”
  絕版好書多是小眾讀物
  網友們在網上曬出的絕版好書可謂包羅萬象,從建築、地質、數學、外語、程序設計,到動漫、童話、科幻小說等,各類圖書幾乎都有涉及,而文學類書籍在其中所占比例最大。不過,這些圖書大多是愛書之人才知道的小眾讀物,鮮有暢銷書的身影。
  網友求再版呼聲最高的,當屬浙江文藝出版社於1999年出版的《博爾赫斯全集》。有網友抱怨說,這套書曾經在自己的購書單里躺了好幾年,可是該書在各大電商網站上始終處於缺貨狀態。還有人說,每年都有傳聞說這套書將會再版,結果卻一直令人很失望。另外,餘阿勛譯的三島由紀夫《春雪》、蘭波散文詩全集《地獄一季》、餘光中的譯本《理想丈夫與不可兒戲——王爾德的兩出喜劇》、琦君的《三更有夢書當枕》等,都贏得了不少支持者。
  被網友點名的絕版好書中,作家出版社於1999年出版的《首屆全國新概念作文大賽獲獎作品選》,算是曾經的暢銷書之一。網友張熵說:“以前讀書的時候,一直買不起,記得A捲和B捲加起來都要80多塊錢了。”不少網友對這番感慨很有同感。還有網友表示,想要再看這本書是為了“致青春”:“第一屆新概念作文大賽的文章超級震撼。我省錢買下的書全部被同學搞走了,求再版啊,找回當年的記憶。”
  其實,不少網友列出的絕版好書並非無處可尋。比如大家列出的汪曾祺的《晚飯花集》和《菰蒲深處》,至今仍有不同版本的圖書在售。不過網友們表示,讓他們迷戀的是老版圖書的封面設計。在他們看來,人民文學出版社1985年版的《晚飯花集》,綠色封底襯白花,質朴中透著簡約美;《菰蒲深處》採用的剪紙造型,有著濃厚的鄉土氣息。
  出版社輕易不敢提再版
  雖然網友們的呼聲很是真誠,但對於出版社來說,想要再版這些絕版好書,卻要面對許多關卡。
  絕版好書再版,首先要解決的是版權難題。針對《博爾赫斯全集》的再版問題,浙江文藝出版社社長鄭重很是為難:“如果是版權在我們手裡,這套書再版的可能性就有。”據他介紹,浙江文藝所擁有的《博爾赫斯全集》版權,早在2008年就已經到期,因為各種原因,當時出版社也並沒有續簽。“《博爾赫斯全集》版權丟了很可惜,別的出版社拿走了版權,但始終沒有出。”鄭重說。
  拿走了《博爾赫斯全集》版權的,是上海譯文出版社。該社副社長趙武平解釋說,《博爾赫斯全集》共有60種圖書,此前的版本只有西班牙語版本三分之二的內容,還有近三分之一的內容並未翻譯成中文,因此該全集再版的難度還是較大。“我們不僅要對原來出過的作品進行重新加工,包括圖書設計、版式設計和原文註釋等,明顯的錯誤也要校訂,更要調動幾十位譯者翻譯曾出版或從未出版的那些作品。”趙武平說。
  來自市場的壓力,也讓出版社對絕版好書再版的問題心存顧慮。“書店並不是很歡迎小眾讀物。”趙武平舉例說,“目前全國約有1.2萬家新華書店,出版社出一本書,如果有一半的書店能進一本就相當不錯了,但現實情況是,連這都很難做到。”鄭重在這方面也有慘痛的教訓:“我們曾經將一本絕版書重印了三千冊,結果壓了好幾年才銷出去。”他表示,如果為了照顧讀者,出版社開機一印,就要付出數萬元的代價,很多時候連成本都收不回來。
  深圳出版發行集團副總經理何春華也表示,國內每年出新書30多萬種,但書店的陳列量很有限,“書店不像圖書館可以擺上百萬個品種,如果一本書擺在那裡一個月也賣不出去幾本,只能給其他書讓位。”何春華說,“受市場規律的制約,出版社確實不敢輕易再版圖書。”
  按需印刷或是解題之道
  一邊是網友急切“跪求”,另一邊卻是出版社不敢應承,面對這種矛盾,有業內人士提出了一個新概念——按需印刷。中國出版集團數字設備有限公司市場總監楊海昆介紹說,所謂按需印刷,就是如果讀者選中一本書,只需要稍微等待一會兒,書店就能現場印出一本新書。“圖書如果能買一本印一本,省了物流,也省了庫存。”他預測說,使用這一技術,出版社擁有版權的絕版好書想要再版就不是難題。
  楊海昆表示,目前按需印刷的技術條件已經成熟,“可用於按需印刷的‘中版閃印王’系統已升級到第四代,可以滿足宣紙、美術紙、銅版紙等各種紙張需求,打印出來的書甚至比照片還清晰。”他算了一筆賬,如果使用該系統“閃印”一本300頁的精裝本圖書,成本僅有10元,對於出版社和讀者來說,都是可以承受的。
  不過,還是有業內人士對此提出擔心。北京華文天下圖書有限公司總編輯楊文軒認為,按需印刷的技術條件已經成熟,但版權保護和誠信體系要面臨很大的考驗。“書店到底賣了多少本,所售圖書是不是沒有侵權,還需要技術上和法律上的嚴格把關。”
  (原標題:http://bjrb.bjd.com.cn/html/2013-12/19/content_135467.htm)
(編輯:SN085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u77tugfj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